不改变“只唯上不唯实”的工作作风,反腐就是一个笑话
文|大漠鱼
“不唯上、不唯书、只唯实”——这是陈云同志1990年的时侯对某些党政领导说的话。意思是,做工作不要总是等上司的命令,或只讲大道理,要根据实际情况,发现问题解决问题,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。
无疑,这是比较端正的工作态度。可是在当今社会,这样的认知在实际工作中好像并不成立。即便有法律条文的存在,即便有“依法治国”的说法存在,但最终只能沦为口号而已,根本落不到实处。反过来,只要上方有令,再难的事都不是事,哔哩咔嚓一会儿功夫,啥都能到位。这种“只唯上,不唯实”的做派,大家应该不陌生吧!
就比如下面这一例。
4月20日,中国纪检监察报有一篇报道《村里34名村官被“一锅端”》,说的是湖北襄阳有一个村,几任村官都虚报冒领粮食补贴款,经有关部门查实后,一次性将这34名村官一锅端了。对此,“村民纷纷拍手称快”。
很显然,中国纪检监察报的这一报道,是想表达政府基层反腐的力度,具有显著的表功意图。所以在报道中使用了“村民纷纷拍手称快”的夸张性描述。村民真的拍手叫好了吗?我以为不然。请看原文是怎么说的:“去年4月,襄州区纪委监委收到上级移交群众信访件,反映吕学文虚报种植面积骗取国家粮食补贴款、骗取征地补贴款等问题。谁承想,该问题线索竟然牵出一起窝案”。调查的最终结果显示,唐吕村34名村组干部竟然全部参与了虚报冒领粮补。而这起村干部虚报冒领粮补的时间跨度从2008年至今,为时长达整整10年。
国家对农户进行粮食直补从2004年开始,而上述唐吕村村干部虚报冒领补贴款从2008年就开始了,并且在几任村官中一直持续。在这么长的时间里,村民有没有对村干部的做法表达过不满,肯定是有的。有没有对此违法行为进行过举报,也肯定是有的,不然也不会东窗事发。那么,为什么村民的举报迟迟没有得到查处?要知道,举报程序是由底向上逐级反映的,如果在最初举报期间,问题就得到解决,又何至于这种村官集体腐败行为持续如此之久?
这34名贪腐村官是怎么被一锅端掉的,是基层监管部门应村民诉求的作为吗?当然不是。而是“襄州区纪委监委收到上级移交群众信访件”的结果。是的,是从上面转递下来的。村民从基层开始举报,但问题依旧是问题,而上级机关施压,问题分分钟就得到解决。这种“唯上旨意”的做法如果也叫成绩,那么基层监管单位的存在又有何意义?
这一事件至少反映出两个不应该被忽略的问题。一、基层监管缺失,无所作为。二、监管单位内部人员与贪腐村官有利益勾连。群众忍受如此长时间的不公和利益侵害,反复举报而无果,不痛恨各级监管部门已经是万幸了,又哪来的心情“拍手称快”?
事实上,这种“唯上”意识不仅存在于农村事务中,行行业业莫不如此。
放眼现实,叫屈喊冤的人遍地都是,于是才有了信访机关的设置;于是才有了截访中出现的许多不堪之事;于是才有了类似“安远鼎”等各种非法组织酿造的血案;于是才有了不惜重金维*稳的混沌时局。试想一下,如果各基层监管部门、执法部门都能急民众所急,想民众所想,依法作为,又何至于事事劳顿上级单位亲力亲为?又何至于让老百姓大叹世风日下,对未来满目迷茫?
与“上级施压”同出一脉的另一种基层政府不作为的现象叫“领导批示”。无论在媒体报道中,还是在各相关文件里,经常性地会出现这样的表述:xx领导批示,尽快执行、认真落实。我想说的是,这实在是一种乱象。要知道,在一个真正的法治社会中,是绝不允许这类现象存在的。领导意见说到底仅代表个人意志,而所有的事务都应该回归于法律,回归于政策规定,才是正理。如果事必请教领导,凡事等待上级机关督促,那这个社会还能称之为法治社会吗?
不必否认,在多数人眼中,领导的脸色就是菜碟。尽管“依法治国”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语境,但无论是普通百姓,还是各级行政机关依旧沿袭传统意识,根据领导等级,将菜品分级呈上。这就是造成时事维艰,冤情跌出的根本原因。因此,如果说各级官员腐败有错、有罪,那么没有尽到监管之职的各级官员和部门同样有错、有罪。而这种罪责必须连带承担。
浏览更多内容 搜关VX公号:思享一角